6月3日,随着嫦娥六号顺利完成在月球背面的智能快速采样,首面“石头版”月面国旗成功在月球上独立展示。经历四年,在研制过程中,安徽华茂和武汉纺大等单位科研人员攻克了纺纱、织造、染色等多重工艺技术难关,成功实现了嫦娥六号国旗的登月,再次展现了华茂的创新实力。
多年来,安徽华茂坚持“四个聚焦”即聚焦主业、聚焦创新、聚焦绿色、聚焦高质高效的发展路径不动摇,着力推动创新转型,积极实施创新赋能,确保了企业稳健发展。丰硕的创新成果,主要源自于华茂做好“三个持续”。
一是持续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多年来,安徽华茂持续承担多项国家科研攻关课题,并取得显著成效。2012年与武汉纺织大学合作,研发并制造了嫦娥五号登月展示的第一面“织物版”国旗。这次嫦娥六号登月国旗的研制,再次体现出华茂的创新能力。结合月球背面土壤成分和嫦娥六号运行高低温反复交替的环境对国旗的特殊要求,研制成功嫦娥六号“石头版”月面国旗。在研制过程中,选择采用与月壤成分相同的玄武岩物质作为月面国旗的主要材料。玄武岩经加工后的纤维,具有良好的强度、耐热性、耐腐蚀性和抗辐射性能,能够防御月球表面恶劣环境。但玄武岩纤维属于无机纤维,表面光滑、脆性易碎、模量高,难以纺织成所需的织物材料,针对这些难题,华茂纺织研究院设计开发出了专门生产装备,经反复试验摸索,总结出一套纺纱、织造工艺路线,实现了玄武岩纤维的无损纺纱与织造,较好地解决了玄武岩纤维纺纱、织造等技术难题。可以说这是一面技术含量很高的“石头版”织物国旗,彰显了华茂在纺纱、织造领域的领先技术水平。
为开发我国棉纺织行业智能制造技术及解决方案,2017年华茂联合国内纺纱设备厂家、软件开发商以及高校共同研发,提出了具有华茂特色的“智能制造纺纱技术工艺路线”及解决方案,研发出应用单锭质量在线可追溯等智能系统,解决了长期困扰行业质量在线控制的关键性难题,建成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行业首个智能纺纱工厂,带动了国产棉纺智能装备技术的突破性进展,为行业智能制造树立了典范。该项成果荣获中国纺织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目前,华茂建成了行业首个智慧纺纱产业园,智能纺纱规模占80%以上,居行业领先水平。“多重集聚纺技术研发与应用”获得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创新推动着华茂向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的转型升级。
近年来,华茂联合上下游合作伙伴,就进一步改进生物基材料聚乳酸纤维的开发应用,开展深入合作。精准把握市场潮流和消费趋势,加快生物基材料的推广应用,推进纺织行业实现绿色、低碳制造。总投资6亿元、年产10万吨聚乳酸纤维项目,一期工程即将在安徽怀宁开发区投产,朝着打造生物基纤维新材料应用新高地迈出坚实步伐。
二是持续打造企业创新平台。华茂依托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安徽省企业研发中心、全国环锭纺纱技术创新中心、安徽省纺织新材料技术标准创新基地等创新平台,不断开展新技术、新纤维、新工艺、新材料等创新和开发,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安徽华茂绿色智能技术创新中心”,该中心聚焦我国棉纺行业智能制造工艺技术方案、绿色产品等创新开发和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着力培育企业创新氛围。2023年,华茂开发各类新产品系列2100余只,表彰企业“小改小革”创新奖157项。截止目前,华茂累计获得授权专利521件,其中发明99件,实用新型419件,外观3件。拥有软件著作权7件。连续多年荣登安徽省发明专利百强榜单。主持参与修制订国家标准12件、行业标准132件、团体标准15件。
“绿洲追光、青苹果乐园”等4件产品获中国流行面料优秀奖。“天然舒适保暖混纺纱”“重聚纺纱线”“聚乳酸棉混纺纱线”等分别获得“2021/2022、2022/2023、2024/2025”中国纱线流行趋势产品荣誉。“并条机过满筒自停装置”等7个成果获得安徽省科技成果证书称号。
三是持续培养创新人才队伍。长期以来,华茂牢固确立人才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建立完善了有效的人才培育、引进、使用、激励机制,尤其重视技术带头人和创新团队建设,注重在科技实践中提升创新能力,同时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持续打造一支品格优良、技术精湛、团结合作的创新团队。坚持开展专业技术职务内聘活动,岗位包括高、中级工程师、工人技师等,每月给予津贴,并每两年进行一次考核选聘,调动了员工创新创造的激情与活力。
这些年来,华茂先后荣获“中国质量奖提名奖”“中国工业大奖”“国家绿色工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工信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安徽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纺织行业创新示范科技型企业”“中国棉纺织行业‘十三五’高质量发展领军企业” “安徽省制造业50强”等荣誉。
|